一(50)班 刘明翔
前些日子和父母一起回了趟老家,去看望爷爷奶奶。他们一年一年地变老,我也一年年长大。这些年,很多都变了,唯一不曾改变的是亲人间的爱和思念。
小时候,老家的院门口有一片茂密的树林,里面种满了高大的杨树。每到春天,杨树上就长满了毛茸茸的杨花和嫩绿的树叶。风吹过,带着春天独有的花香、草香、泥土香,拂过脸颊,吹过树梢,吹得树叶沙沙作响。林间小径上、石头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印象最深的还是林中的两棵槐树。春天,槐树上开满了淡黄色的小花,在翠绿的树林中成了一抹别样的风景。我总会提着一个小竹篮和家人一起去采槐花。我兴冲冲地跑在最前头,奶奶答应我,把采的槐花做成槐花饼给我吃。小巧的花骨朵,轻轻握在手中,一捋那小花,便顺着手的方向,落入篮中,不一会儿,便摘了满满一篮。
提着一篮槐花,兴冲冲地刚回到家,便迫不及待地催着奶奶快把它们做成槐花饼。奶奶总会笑着打趣道:“你这个小馋虫啊,刚吃过早饭,又饿啦?”但她也很疼爱我,听到我这么说,便马上准备为我做槐花饼。
奶奶把洗净的槐花放入准备好的面粉中,慢慢向里面加水,不断搅拌,让它们充分混和在一起。等面团逐渐成型,往里面加入调味料和油,和好擀成一张张面饼,放在盆里醒着。醒好后,在土灶上烧开水,铁锅里添上水,把饼放在箅子上蒸。奶奶知道我喜欢吃红薯,总记得在灶膛里搁上几个红薯,饭蒸好了,红薯也就熟了。
就这样,等到家家的烟囱都升起了袅袅炊烟时,晌午也到了,在热闹的人间烟火气里,槐花饼也蒸好了。我激动地揭开锅盖,热腾腾的槐花饼散发着香气。哪怕是这种最简单的食材,在奶奶的精心烹饪下,也变得美味无比。在饼上刷一层蒜汁,小心翼翼咬上一口,面饼冲淡了浓郁的蒜汁,巧妙的咸淡中和,伴随着一股槐花的清香,化在口中。趁热吃,暖了心又饱了胃。茶足饭饱后,红薯在草木灰的余热中也逐渐变得绵软。
烤焦的红薯皮儿味儿以及红薯独有的香味儿,让人垂涎欲滴。灶膛烤出来的红薯非常软烂香甜,远比现在街上卖的要好吃得多。吃完红薯,我心满意足地说:“要是每天都这样吃就好了。”奶奶乐呵呵地笑着,高兴地看着我:“你爱吃就好,爱吃就好……”
如今,树林已经不在了,那两棵槐花树也不在了,我也不再是当年那个在槐树下摘槐花、在林间嬉闹的小男孩了。虽已物是人非,但儿时的回忆,仍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中。家人的爱,奶奶做的槐花饼,永远都不会忘。(学生编辑:陈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