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刚
新桥高中是当年项城县新桥公社办的一所高中,现在已经停办。但她曾经在全省、全国都非常有名气。
1979年,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三年,这所豫东南偏僻落后的农村高中,竟在全国高考中取得了连许多省城重点高中都不敢想的好成绩,一下子名闻遐迩,令人刮目相看。
当时大学很少,考大学很难,别说本科、专科了,就是考上个中专,也非常不容易。但小小的新桥高中,却放了个大卫星,考上了好几十个本科生,还有北京、上海等名牌大学,不论是升学率还是升本率在全省、全国都名列前茅。这一下一鸣惊人,全省、全国各地的教育部门、高中都络绎不绝来新桥高中取经学习。
面对千里迢迢来参观的人们,老校长李子义谦虚地说:“也没啥经验,就是老师下劲教,学生下劲学。”这句话听起来很平常,但仔细琢磨却非常有道理。不只学校,任何单位团体只要上下一致,心齐劲足,就会取得好的成绩。但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背后却有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新桥高中地处偏远,是一所农村高中,条件很艰苦,在其成功的道路上是广大师生的辛勤工作和汗水。
新桥高中办得好,这主要是因为有个好校长。我们的老校长李子义,有海纳百川、不拘一格招人才的胸襟。当时文革刚结束,师资力量奇缺。李校长以超前敏锐的眼光,首先想到招聘老师。他不管是不是右派,也不管成分好不好,只要课教得好,他都收入帐下。要知道当时人们思想还不解放,能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由于有老校长这个好伯乐,新桥高中招来了许多好教师。像教数学的张保金、教地理的师金备、教历史的杨培玉等,虽然许多都是代课教师,但教学水平却是一流的,这为新桥高中奠定了良好的师资基础。
李校长不仅能招人,更会用人。本来学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不好领导,但李子义校长就有那个能耐,他能把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老校长宽厚、平和、开明、大度。他平常很少发脾气,但他不怒而威,他靠自身的魅力使全校师生打心眼里佩服赞成。他身上的号召力和亲和力把师生们紧紧地团结起来,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新桥高中的老师都把心思都用在教学上,大家比谁下劲,比谁课教得好,真正发挥出内生动力,全校拧成一股绳。这是新桥高中成功的关键所在。记得有一次老校长亲自把我这个学生喊到他办公室里,反复嘱咐,谆谆教诲,给了我极大的鼓舞。现在很难想象一校之长会直接和一个学生谈话。天底下哪还有这么好的校长。李校长桃李满天下,恩情山高水长,不知惠及了多少学生。李校长百年之后,有一位厅级干部带领她的两个弟弟(当年都是李校长的学生),在老校长灵前长跪不起,代表了新桥高中广大师生对老校长的感恩之心和崇敬之情。
新桥高中校长好,老师也一个比一个好。张保金老师的数学课是新桥高中的金字招牌,他激起了学生对数学发自内心的真正的热爱,他们不仅高考时数学成绩优秀,若干年后,许多学生还满怀深情地说,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是张老师给的。今天项城市教研室的郭从新、川汇区教研室的李世臣等都成为当地数学的领军人物,当年他们都是张保金老师的得意弟子。
我们的语文老师张明棠,讲课很有激情,给我们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激情满怀,他要我们多熟悉课文,他教给我们的一首诗:“熟能生巧,巧能生鲜,以此应事,尚有何难”,现在我还记忆犹新,受益匪浅。李瑞廷老师曾经把我作文的开头在全班当范文念,还给我们讲文章要凤头豹尾,对我启发帮助很大,增强了我写作的信心。李继业老师知识渊博,是语文“活词典”,一次我看到利益攸关,不知道“攸”是什么意思,就向他请教,他给我讲得清清楚楚。
化学老师王子由的课讲得幽默风趣,生动形象,而张钦明老师化学课上“摩尔”讲得手舞足蹈,饶有兴趣,学生们调皮地称张钦明老师为“摩尔先生”。师金备老师经常拿着地球仪,比划着经线纬线回归线,把神秘的地理课讲得简捷明了,通俗易懂。张敬修老师外语教得好,板书更漂亮,不时地秀书法;曹玉梅老师政治课慷慨激昂、妙语连珠;吴玉章老师十分敬业、备课认真;吕万顷老师、魏同善老师一丝不苟、中规中矩;体育老师赵金炉身材魁梧,教的武术课虎虎生威,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还有教导主任吴传明,抓教学很有办法,他和李校长一个抓思政,一个抓业务,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现在老师们讲的具体内容我们一点都记不住了,但老师们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却一直深深地留在我们的心间。
在校长和老师们的带动下,新桥高中的学生学习非常自觉。大家不用扬鞭自奋蹄,心里都有一股劲,就是一定要考上大学。当时学生都是农村的孩子,考上学吃上商品粮,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那时的条件也真艰苦,吃的都是从家里带的红薯干面,蒸的馍拿着粘手、吃到嘴里粘舌头、咽到肚里粘肠子,被同学们调侃为“三粘”,而面条被煮得像糊涂一样,偶尔吃一次白面葱油花卷就谢天谢地。住的更差,没有床,一个班所有男生都睡在有三间房子大的大通铺上,被褥都是自带,一学期难得洗一次,同学们都生了虱子长了疥疮,可以说惨不忍睹。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同学们学习却非常刻苦努力。因营养不足而青黄的脸上不但没有倦色,反而充满朝气和坚毅,精气神非常好,学校里“比、学、赶、帮、超”蔚然成风。
同学们学习不但用功,也用心。老师们经常给我们讲郭永昌学长的传奇故事。郭永昌同学一次在医院里看到“蚊蝇孳生”的宣传画,不认识“孳”这个生僻字,就查字典学会。没想到1979年语文高考恰好考到这个字,大部分人都不会,而郭永昌同学却得心应手,后来他考上了名牌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窥一斑见全豹,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新桥高中的学习风气和学生的精神状态,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新桥高中在那个穷乡僻壤,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为什么能办得这么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
新桥高中坐落在新桥镇南村的泥河湾,和许多农村高中一样硬件设施十分差,简陋得无法去描述,但在新桥高中的学生心中她是美丽的。早晨我们迎着朝阳朗朗读书,夜晚我们挑着油灯奋笔疾书,在老泥河边我们看鱼翔浅底,乘着凉风也曾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学校东边的农田鸟语花香不乏诗情画意。当然新桥高中最主要的有一种精神,她是我们每个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们的力量和源泉!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怀念新桥高中,怀念我们的校长和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