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报晨曦

文化浅说

发布时间:2018-02-09 17:00:08
点击量:

文化浅说

晨曦文学社  周蓓蕾


常于闲暇时刻,坐定书案前,翻看那些漂泊在历史长河中的诸子百家的文章,想象着几千年前百家争鸣的热闹景象,让自己单薄的思想也随之充实和沸腾起来。可每每思绪一回归现实,有不由得叹息,我以泱泱华夏的文化传承在这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这回还有一席之地?

昔日,清王朝的腐败没落致使外寇入侵,百般无奈之下,只得师夷长技以制夷,渐渐,国人以西学为潮,群起而拥之,传统文学一度受到冷落,但也不可否认,以当时那个社会现状,西学确实对中国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力。

再后来,新文化运动兴起,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新诗集——胡适《尝试集》出版,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狂人日记》发表,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更是打破了白话文不能写出没问的神话。一步步地,新文化成了主流,而旧文学只有那些固执的人还在坚守,纵然他们深知时代的更替所引起的文化变迁室不可阻挡的,薄冰抵不过烈焰,旧文学的腹地终将被占领,况且,从文言到白话的过渡又是像从诗兴到词盛那样自然,反正对历史来说,不过是同一本书翻了个页罢了。

现今的中国可称的上是一个太平盛世,没有苟政,没有战争。然而,这样灯红酒绿的繁华景象掩盖不了的是数亿颗贪乏的心。点开鼠标或打开手机,无数的信息便铺天盖地的涌来,无谓有用与否。而那些文章,通常用一两个新奇的标语掩盖内心的虚空,待掠取到你的注意力,便开始蚕食你本就短短百年的生命。这就是大信息时代的无奈,也是它的悲哀。如此,便知了古代的好,诗经、佛经、词话无论何书,即便是随意翻翻,对心灵都是一种修炼。所以,古人沉静,今人浮躁。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那场文化大革命无疑是中国文学最惨淡的十年,表面上看似对现在的我们无甚影响,但实际上,它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与世界文学发展的同步性,迄今为止,中国自文革这五十年来的文学只有莫言一人获得诺奖便是最好的证明。并且,随着互联网的全球覆盖,外国文化大肆侵占华夏传统文化领地,掀起了一场文化战争。便恰如,现如今过洋节成为华人青年一代的一种风尚,圣诞节、万圣节被弄得聚过欢庆。笔者不禁要问,每个节日都是民族文化的沉淀,是一个民族的通感,那身为一个中国青年,你并非在那样一个文化熏陶中长大,又为何热衷于外国节日,仅仅为了代表你很时尚吗?不,这恰恰说明,你心中郑渐渐流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恋于敬意,你将成为心灵上的游子。

我不想看到有那么一天,各种经史列传、传统文献被束之高阁,人们膜拜它、敬仰它、怀念它,但却没有一个人愿意为它拂去上面尘埃,翻开书页一品其中风味。那样的中华民族不过是一具是在现代的行尸走肉。

纵然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所有华夏子孙也不能一味习新弃旧,忘了自己的根本,让这个民族失去凝聚力和向心力,让传承在我们这一代断送!


上一篇:桃李小院桂花香

下一篇:九十九度热水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