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教师的尊严由谁来捍卫

发布时间:2021-01-07 09:11:23
点击量:


高三教学部  张云燕

 

前段时间教育达人俞敏洪因为自己关于教师的犀利言论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他在一次采访直播中直言,认为当代中小学教师没有能力教好学生,因为他们的教师生涯只是不断地重复固有的知识,一年不读三五本书,知识僵化匮乏,根本没有能力教好学生。

对于一位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来讲,俞敏洪先生的言论听来确实十分刺耳,但是,仔细想想,也未尝没有道理。我们无法否认确实存在升学压力过大导致教师工作强度越来越高,不仅要完成备课、改作业以及学校布置的各项琐碎的教学任务,还要应付很多相关检查、会议,以及晋级、优质课申报等工作。在完成了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务之后,还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安心读书呢?可是,对于一个真正醉心于读书的人,这一切都无法成为不读书的借口。工作中不管有千难万难,只要愿意想办法、挤时间,总能找到抵达应许之地的途径,这应该是一线教师的志向所在,也是一位教师要做好工作的强大自信。

教学,不仅是教育学生的过程,更是教师在不断学习反思当中提升自己的过程。我们不能用封闭僵化的思想去对待教学工作,要把教学看成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学习场,不断地吸收新思想、不断地形成新观念、不断地习得新经验。在对教学的思索与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认知与反思能力,积累新知,形成新识。而不是在日复一日的重复教学中透支自己的所学所积累,把自己教空。

如何真正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呢?笔者认为,教育教学应该有两个层面的素质培训:其一是技术层面,即基础教学知识、基本课堂流程、课堂语言的衔接和积累、课堂问题的应对和解决等。另一个更重要的层次是非技术层面,指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和教学思维等深层次的教育教学能力。非技术层面的能力才是根本,是你能不能真正上一堂好课的决定因素,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积淀。

提升教育教学非技术层面的能力,至少要做到三个方面:一是多读书。读书不仅能为教学储备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在大量的阅读与思考当中积累和形成自己的教学问题意识,培养自己的教学敏感,发现真问题,研究真问题,获得真收获。其次是多写作。在不断的教学反思写作与经验总结写作当中,培养纵深挖掘问题的思考习惯,突破对教学难点与自身教学短板畏惧逃避的心理障碍。更重要的是,在不断的回头琢磨当中,形成对教学问题把握的分寸感。第三是多看教育理论专业书籍,培养专业理论意识,形成专著语感。通过阅读高水平的教学研究论文,训练自己的研究思维,养成研究意识。同时,培养实践与理论的联系感。揣摩怎样将教育教学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使抽象的教育理论概念真正“落地”,变成实际的教学能力,助力学生的学习。笔者看来,教学实践与理论著作研究同样重要,如果缺乏教学实践这一源头活水,就不可能遇到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而如果缺少理论思考能力,则不可能科学概括出这样的真问题,不可能对这样的问题产生敏感。

贯穿以上三个方面的根脉,就是多读书。好的课堂都是厚积薄发的产物,你对一个问题一篇文章的认识水平到什么程度,主要看你平时有多少积累。每一堂好课都是“养”出来的。这种认识水平,绝不是靠百度搜点儿资料,临时读几篇文章就可以迅速提高的。可以说,课堂即是一个人思想和知识的流露,你有多少储备,你的课堂就能达到相应的层次。一个不读书不思考的人,面对问题,经常停留在非常浅显的层次,或义愤填膺的批判某种现象不道德,或义无反顾的追随某种流行的理论,而不能超越简单的好坏,明显的是非做出更有价值的阐述和判断。对于一位教师而言也是如此,备课也好,研究试题也好,是要有问题意识的。一位有想法的教师,不是去下载现成的PPT,而无视其逻辑混乱漏洞百出,也不是直接看教学参考和各种教辅资料,而没有自己的讲课思路。追着别人的想法去备课,思考永远是被动且扁平的状态,时间久了,浅层思考就变成了一种可怕的习惯。要带着问题意识去研究文本,思考文本为什么如此组织内容、编排布局?哪些知识点可能是学生会产生疑问的点?怎么组织教学才能不蔓不枝、突出重点?这堂课的出发点在哪,落脚点又在哪?拓展延伸的切入口选在哪比较合理?怎么与当下的考练有机结合?等等。要让课堂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给学生留下有价值的东西。只有学生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求知欲望,才能与未来产生更多衔接的可能性。

《伦敦日报》曾经就“社会乱象,根源何在?”这个议题向作家切斯特顿征稿。这位作家的回复只有两个字:“在我”。人们总习惯向他人拉起道德的准绳,却很少反躬自身。俞敏洪先生的言论,让每一位身怀教育理想的教育人脸红心跳。对此,我们也不必争论,只是去做,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板和困惑,不同的是处理的态度和方式。有的人走入困境,不可自拔,陷入一步步下沉的泥潭;有的人面对困惑,不断升维,拓宽格局,开阔眼界,一步步成为业内出类拔萃的人才。笔者不才,没有任何建树和成绩,但是有一颗愿意学习愿意读书的真诚的心。希望有朝一日,在所有人都发自内心的赞颂教师这个职业的伟大之时,我也可以骄傲的回复:“有我”!


上一篇:致全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生的一封信

下一篇:关于表彰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优秀教案评比获奖教师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