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常见适应问题及对策
董春菊
一、恋旧情绪——面对新的人际环境的不适
俗话说:物是新的好,人是故人亲。当一个人来到新环境中,出现孤独寂寞感是正常的事情,恋旧是人之常情,这种心理表现只是人在适应新环境过程中的暂时现象,不要因此紧张、困惑,随着对环境的逐步适应,与同学的日益熟悉、了解,它会自己消失的。
在新的环境中,高一同学相处时要记住一句话:把别人想象成天使,在交往中你就不会遇到魔鬼。你怎么看别人,别人就怎么看你;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你事先的预期或看法决定了你的交往方式。在人际交往中,你对别人的态度和别人对你的态度事实上是一致的,甚至可以说是一样的。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我们往往能够从别人的脸上读到自己的表情。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际交往中态度决定交往成败的心理根据。成功的交往是人人希望的,把握交往成败的关键在于调整你自己的期待,把别人想象成天使,你就不会遇到魔鬼。
二、失落感——角色反差难以适应
升入高中,当各校的学习精英汇聚到一起,自然有高下之分,原来的学习尖子也许不尖了,赖以自信的学习成绩变得再普通不过,失落感由此产生。
这种失落心理,在高一新生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而且产生这种失落感也是很正常的,在人的成长历程中几乎人人都会遭遇或多或少的挫折。面对这种失落,有的同学能以一颗平常心很快找准自己的位置,而有一部分同学则很难摆正心态,心理患上了“感冒”:懊丧、失落、厌烦、迷茫。
对每一位高中生来说,走进高中就是一个新的起点,无论你愿意与否,在学习上都会有一个新的排序,这就是竞争,就是现实,个人要成长,唯一的出路就是接纳现实,参与竞争,迎接挑战。
曾经有一位生物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一棵树苗栽在空旷的田野上,让它孤零零地生长,同时又在这棵树苗不远的地方,把几百棵同样大小的树苗按一定的间距栽在一起,形成一片小树林。十几年后,旷野上的那棵孤零零的小树长得又矮又小,而且枝干弯曲,枝杈横生,杂乱无章。而栽在一起的几百棵树苗却长得棵棵笔直挺拔,所有的枝条都一个劲地向上生长。为什么同样的树苗,却出现了如此不同的结果呢?生物学家解释说,主要是因为环境不同。独立生长的树木,因为周围没有树木跟它争抢阳光雨露,也就没有压力和危机感,所以不用一个劲地往上长,自然就生长缓慢,而且容易弯曲,而成片生长的树木,周围有那么多树木在争抢阳光雨露,争抢土壤里的养分,如果不使劲往上长,不深扎根,就会被周围的树木挤得没有丝毫的生存空间。所以,每棵树都争着生长,棵棵都长成了参天大树。生物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作“森林效应”。
人的成长同样如此,在一个富有朝气、富有竞争的环境中,人会更早更快的成长起来。只要你们不放弃,只要你们有求知的的欲望,在一高这片大森林里生长,你们也必将成为一棵棵参天大树!
三、学习困难感——对高中学习的不适应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学会学习。
(一)注重对新的学习方法的探索,转变学习方法和学习观念。高中各学科更注重抽象和理性思维方式,要求学生要有更强的分析、概括、综合、实践能力,若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必将焦头烂额、屡战屡败。所以,从机械性记忆向理解记忆过渡,从分析问题的单一性、片面性向全面性、发散性发展,从题海战术向注重题型的归类和解题规律的探求过渡,是高一新生的当务之急。
(二)学会自主学习。高中学生要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在高中课堂上,老师讲的课外知识较多,补充的规律、结论很多,甚至有时在评讲习题时也会有一些重要的归纳,只有做好课前主动预习,上课才能抓住重点,才能找到你需要着重掌握的知识和记忆的东西。当一个人把自己所做的事看作一种必需,看作一种生存的需要时,他就会愉快地去做,他就可以劳有所获,事半功倍。
(三)注重学习细节,重视不同学科的特点。比如学习中注意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概念、原理、规律是一门课的灵魂,理解不好这些,就可能对题目理解不好,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实则包含了很多应注意的地方。同一题目,要学会听老师讲解,看问题的角度是什么,如何理解已知条件,思维的过程是什么,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熟悉的题目要反复看,真正弄懂。在学习时要多向任课教师请教,多与同学交流探讨。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还不确定。你们应该珍惜的是你们拥有的现在。愿所有走进郸城一高的同学都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和生活,能用自己的努力书写无悔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