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大环线印记(青海篇)

发布时间:2023-08-19 13:08:59
点击量:



高二教学部  张亚飞

 

时间在轮回中飞逝,不经意间,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已近20个年头了,每当讲到地表形态的塑造,描述着西北雄伟壮观的大漠、雪山,引人入胜的盐湖、雅丹……看着同学们充满好奇的眼神,不免有些许遗憾,毕竟科班出身的我,也未曾体亲身体验大西北的鬼斧神工、巍峨壮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经过多少次的酝酿,终于在2021年高考结束,组织了三位好友,一行四人踏上了神往已久的西北大环线。

地理人的视角,总离不开教学中的地物,直飞西宁后,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地驱车一路向西,直奔青海湖。青海湖长105千米,宽63千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面积达4456平方千米,环湖周长360多千米,水平均深约21米,最大水深为3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

青海湖为构造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距今20万—200万年前成湖初期,是一个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至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烈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由于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遂演变成了堰塞湖。加上气候变干,青海湖也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

为带给学生最真实的体验,在景区管理部门的允许下,作者亲自灌装了一瓶青海湖水,并亲自品尝,所谓的“咸水湖”原来也只是一个相对概念,真实口味也只不过微咸而已,和想象中的咸水相差甚远。

1.祖国聚宝盆——神奇柴达木

离开青海湖沿315国道继续西行,两个小时的车程就进入了祖国聚宝盆——柴达木盆地。自古就有南昆仑北祁连,山下瀚海八百里,八百里瀚海无人烟。多少年来,人们一直用这样的诗句来描写柴达木盆地的广袤和荒凉。但是,今天的柴达木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在白雪皑皑的昆仑山下,矗立着一排排钻塔和一座座发电风车,沉睡千年的“聚宝盆”苏醒了。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上陷落最深的一个巨大的高原型盆地。海拔2600米—3000米。在六七千万年以前,整个柴达木盆地还是一个大湖盆,气候温暖湿润,生物繁茂,大量的生物堆积,成为生成石油的良好物质基础,所以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到了距今两三千万年的时候,青藏高原抬升,气候转干,湖盆里的水大量蒸发、浓缩,湖底沉积了许多钠盐、钾盐和石膏等,形成多种盐矿。“柴达木”是蒙古语“盐泽”的意思。这里不仅湖沼有盐,土壤里也有盐,有大面积的盐土平原,盐湖就有一百多个,其中察尔汗、茶卡、可可湖等,都是有名的盐湖。盐湖表面有大面积的坚硬厚实的盐盖。正是由于柴达木盆地有如此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石棉、铅锌、各种盐类以及其他资源,因而得到了“聚宝盆”的称号。

2.中国天空之镜——茶卡盐湖

沿柴达木盆地寂寥空旷的道路西行,放眼望去,四周是一望无垠的土黄色,偶尔几丛骆驼刺从车窗闪过,直到斑驳如残雪的斑点闯入眼帘,定睛观察,白色斑点原来是析出于地表的盐碱。当斑点逐渐连片,地表也出现了犹如皑皑白雪的“塞北景观”,哦,是茶卡盐湖到了。

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乌兰县境内,总面积105平方千米,湖面海拔3100米,长15.8千米,宽9.2千米,湖四周雪山环绕,平静的湖面像镜子一样,反射着美丽的令人陶醉的天空景色,被誉为“中国的天空之镜”。

由于板块运动,原被海水所覆盖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逐渐隆起为青藏高原。在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中,部分海水积留在低洼地带,形成了许多盐湖和池塘,茶卡盐湖就是其中之一。大约10万—13万年前,茶卡盐湖当时是一个外流湖,向东流入共和盆地注入黄河,后来发生构造隆起,使得茶卡盐湖变成了内陆湖。在晚冰期时,茶卡盐湖仍为一淡水湖。全新世温度增高引起盐湖的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至今天,茶卡盐湖区年平均降水量约210毫米,但年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盐分析出加剧,茶卡盐湖逐渐形成。

3.中国最美公路——U形公路

离开茶卡,车行约两个小时,高原骄阳下,柏油路面像一条黑色的绸带,飘逸在苍茫的戈壁无人区中。在315国道(755千米—820千米段),笔直的道路随着起伏的地势飞舞,时而如下无底深渊,时而直指苍穹,这就是青海最美网红路U形公路。

4.碧水银沙——翡翠湖

沿路西行,午饭时分就到了海西州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一处有别于茶卡盐湖“天空之镜”的美丽盐湖——“翡翠湖”。它海拔约3148米,这片约15平方千米的“翡翠湖”比天空更干净,比梦境更迷幻,四周的盐滩和富含矿物质的水共同组成了镜像一般的空间。它形态迥异、深浅不一,宛如一块块晶莹剔透的“翡翠”。

“翡翠湖”原名为大柴旦湖,是原大柴旦化工厂盐湖采矿队的采矿区,由于所含的矿物质浓度不同,不同湖区形成了颜色多彩的景象。天气晴好时,宛若镜面般的湖面倒映着远处柴达木山的终年积雪,蓝天、白云和皑皑雪峰,宛如置身于仙境之中……

5.鬼斧神工——南八仙雅丹

离开翡翠湖沿215国道不知道行了多久,路两侧逐渐出现了一列列断断续续延伸的长条形土墩与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这就是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其实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柴达木的雅丹地貌是75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和第四纪早期的湖泊沉积物,由于地质运动抬高而脱离水体,期间的盐和沙凝结的地壳被西风侵蚀雕塑而成。

它们广布于柴达木西北部,总面积约2.1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3260米,是迄今国内发现最大的风蚀土林群。因其奇特怪诞的地貌,飘忽不定的狂风,由于地形奇特而生成的诡秘人的风声,再加上当地岩石富含铁质,地磁强大,常使罗盘失灵,导致无法辨别方向而迷路,被世人视为“魔鬼城”。

关于南八仙名字的来历,其实中间有一个悲壮的英雄故事。1955年有八位南方来的女地质队员,为寻找石油资源进入这里,返回途中遭遇了沙尘暴,铺天盖地的黄沙暴笼罩了荒漠,她们在这被称作“魔鬼城”的地形中迷失了方向。后来,当寻找她们的队友发现时,八位女地质队员却永远长眠在这里。为纪念八位光荣的女地质队员,在她们牺牲的地方被称作“南八仙”。

6.金蟾望月——乌苏特雅丹

经南八仙雅丹出发去乌苏特。“火星公路”顺着车轮如黑色飘带延向远方,一路两侧,目力所及处浑黄混浊,无以尽头。车行途中,先是车窗外飘起阵阵沙雾,接着风愈来愈猛,狂风卷起漫天沙雨打在车窗上噼啪作响,只见滚滚黄浪颠簸于天地之间,灰浊的天空几乎压到了人的头顶。顷刻间雨点夹杂着沙粒铺天盖地,终年难得滴雨的荒漠戈壁竟然奇迹般的下起了阵雨,高原的天气瞬息万变,阵雨过后,灰暗的天空逐渐明朗起来。此时,簇簇奇形异样的雅丹从车窗飘过,有的如“金蟾望月”,有的如“金狮迎宾”,有的像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像大海中乘风破浪的舰队,惟妙惟肖,造型生动,如同巧夺天工的精心布局一般,不得不让人感叹大自然造物的鬼斧神工。

7.碧水金沙——乌苏特水上雅丹

远处汪洋碧波中,千百座雅丹出水凌空,魔幻神秘。浩大的场面恰似一个个的庞大舰队从天际凯旋,离乌苏特水上雅丹越来越近了。

雅丹地貌在西北地区较为常见,而当戈壁上的奇特的雅丹被汪洋之水所覆盖,形成海岛般的“水上雅丹”,这样如同海市蜃楼一样的独特风情,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在青海省的乌苏特水上雅丹地貌中能一睹风采。

目前发现的绝大多数雅丹分布在极端干旱区,乌苏特的雅丹,是75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和第四纪早期的湖泊沉积物,由于地质运动抬高而脱离水体,期间的盐和沙凝结的地壳被西风侵蚀雕塑而成。这一片雅丹,本来就处于海底比较低的位置,相当于湖心一样,史前大海还残留着一些海水,加上周围雪山融化的地下水汇聚到这块低地,在雅丹的周围形成了一些并未干涸的湖泊。而发源于昆仑山西段的吉乃尔湖,在近代由于大气热效应使湖面逐步扩大,淹没了地势较低的雅丹群,于是就形成了独一无二、神秘壮观的乌苏特水上雅丹。(未完待续)


上一篇:大环线印记(甘肃篇)

下一篇:我校召开文科教学工作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