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教学部 孙东红
随着教育改革和新教材的引入,教学方法也在从传统式教学向引导启发式教学转变。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能力,自主解决问题。
我的课堂,曾因一道选择题,让我深刻体会到启发式教学的价值和影响。
这道题,整个高三年级正答率41.54%。考后,我与学生交流的时候,学生侃侃而谈:“老师,我就用了两步,就选出来了,而且非常确定,我选对了。第一步,图3中气温与降水不同期,断定为地中海气候,第一时间把B和D排除了。第二步,根据图1,结合常规的气候分布规律,地中海气候常规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所以我选了A,但是答案竟然选D。”果不其然,我们老师预判了学生的预判,常规下的重大失误,让他措手不及。课堂上评讲这道题的时候,我提出4个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第一,图3中降水较多的情况维持了几个月份?第二,图2和图3相比,年内温差和年内降水变化有什么差异?第三,图2和图3的降水纵坐标有什么差异?第四,该题两个城市,两幅气温、降水量年变化图引导你要做什么?
4个问题的提出,让课堂上的学生开始不由自主讨论,不可抑制的求知欲让思维碰撞,低声细语的试探,面红耳赤的讨论都让我感受到他们渴望我揭开谜底,一锤定音。求知的胃口被吊到这种程度,更不能让他们轻易得“食”。便邀请几名学生代表,分享他们对这四个问题的想法,并逐步引导启发他们,各个击破,找到正确答案。评讲试题中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既让学生吃了常规思维的苦,也让学生尝到了创新性思维的甜。不仅引导学生认识到要综合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的重要性,而且引导学生要根据试题情景来做判断,不能盲目地利用自己所谓的常规错上加错。
实践证明,启发式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思维创新、问题解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首先,我的4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注入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从被动的“听我讲”转变为主动的“说给我听”。其次,我的4个问题,转变了学生的常规思维,诱导学生针对性地讨论,灵活运用地理知识,提出新观念、新想法,找出思路,解决问题。
回顾这一幕,我才发现启发式教学的实施效果其实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教师的备课的细致度、业务素质的高低、课堂氛围的活跃度、学生个性特色等。
首先,教师备课的细致度和业务水平决定了启发式教学实施的成败。教师应该提前设置关键性问题,激发学生征服问题的欲望。这就需要老师高水平、经验足。另外,老师在选题、备课、讲题的过程中,要充分预测学生会在哪个知识点、哪个逻辑链出现问题,进而重点、反复、升华考查,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举一反三。
其次,课堂氛围的活跃度。良好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严肃活泼,松弛有度,40分钟内既有收获,也有愉悦,劳逸结合。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可以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更容易让学生喜欢上这个学科。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学生对科目的喜欢,也会让他在该科目上取得良好的战绩。
最后,学生的个性特色。不同的学生性格不同,学习方法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作为老师应该因材施教。日常教学中,老师应重点培养敢说敢讲、思维不偏激、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作为课堂先锋,带动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讨论和结论分享。对于不善言谈的学生,老师应该时刻给予眼神鼓励和肯定,不要以是否积极发言而作为评判准则。
启发式教学体现出了巨大的魅力和价值,但如何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作用,并产生巨大影响?我觉得,老师应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角色。教师应该从“传统授业解惑”转变为“引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个体化引导。针对不同学生的特征和学习水平,教师应该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综合提升和发展。要通过组织丰富的课堂讨论和课堂展示分享,让学生亲身感受知识和思维逻辑的魅力和力量,提高其知识实践和应用能力及创新性思维的建立。
随着科学技术和教学环境的变化,启发式教学法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今后,我们可能会接触到更多的启发式教学法,如跨学科整合的启发式教学等。我在课堂上经常给学生灌输的一个理念,就是知识是综合的,思维也是综合的,不应该孤立地从单方面看问题,要强调学科之间的联动性。比如你的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出题人的目的和意图,正确充分地挖掘材料中的信息,从4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总之,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整体教育质量以及培养新时代人才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启发式教学的实践方式,充分发挥其优势和价值,并贯穿于高效课堂中,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