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教工作

此生你为何而来《月光小屋》

发布时间:2017-11-13 00:00:00
点击量:

此生你为何而来

董春菊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来访者,虽然他们是不同的年龄带着不同的问题前来,但是总结起来也不外乎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没吃的”,不可否认命运多舛,有些人确实不够幸运,在生命的某个阶段,别无选择的生活在资源贫乏情感贫瘠的环境,心理上不曾被温柔的抚慰温暖过;第二种情况是“有吃的,没吃好”,身边有爱有亲人,看似一切圆满,但是周围人给予爱的方式是附加各种条件的,“你要听话,我才喜欢你”,“你要考100分,才是个好孩子”,“你要比邻居家的小王厉害,我才觉得你行”……爱一旦被附加上条件,爱的品质就变得稀薄,有爱,但总不过瘾,没有被完整的真实的看到过,人只能戴着面具表演着生活;第三种情况就是“有吃的,吃好了,撑的”,这也是人类的通病,当一切如此美好,什么都不缺的时候,人会陷入莫名的空虚无聊痛苦中,生活变得无意义,内心无边的孤独,迷茫无所依从。对于前两种情况,来访者可以暂时把心理咨询师作为情感的供给者,通过心理咨询进行情感矫正体验,从而获得修复。第三种来访者是我最喜欢接待的,我们会坐下来一起探讨——此生,你为何而来?彼此陪伴进行一场心灵之旅,寻找快乐的秘密。

人的行为是目标导向的,一个人若是看不到未来,就掌握不了现在。“此生,你为何而来”是个人生的大命题,是大方向、大目标。人近中年时,我才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为此常觉遗憾,所以一直觉得人们对这个问题思考的越早,受益越大,于是常常设想:如果一个人少年时代起就开始思索这个问题,不知该有怎样瑰丽的一生?

几年前,我给学生上心理课《十年后的我》,课堂上我让学生想象一下十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子,过着怎样的生活。结果让我惊讶到了,三分之二的男生的愿景如出一辙:十年之后的我是一家公司的老总,住在一栋别墅里,别墅里有漂亮的妻子,可爱的孩子。不能说这样的愿景不好,但是可以肯定的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不曾认真的思考过,“我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我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男人或女人?”“我的人生理想是什么?”“我想找一个什么样的爱人?”等问题,更不用说进一步思考“我是谁?”“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我的优势能力是什么?”“我有什么样的资源可以利用?”“我如何达到我的人生目标?”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传统的应试背景下的高中学习,学生的生涯被割裂分开,学生往往只关注当前的学业发展,普遍认为高中学习仅仅是为了高考,为了考个好大学,甚至只是为了给父母考出个高分。因此很多学生会有这样的困惑“我为什么要学?”“我在为谁学?”“ 我不知道我要学什么?”等。这也正是有些学生的学习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完全被动接受,学习缺乏内在动力的原因。如果生活没有目标,学习哪来的源源动力?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长期目标,10%的人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27%的人没有目标。2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他们的生活变化十分有意思。其中那有目标的3%的毕业生比其他97%的人,拥有更稳定的婚姻状况,健康状况良好,同时,财务情况也比较正常。当然,毫无疑问,他们比其他人拥有更快乐的生活。

闲人无乐趣,忙人无是非。有清晰的生活目标会让人更快乐。人的精力不只从食物中获得,更重要的是从心里的热诚之气获得,而这股热诚则是来自于目标,对事物有所企求,有所期待。很多人不快乐,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没有意义,没有目标。早晨没有起床的动力,没有目标的激励,也没有梦想。他们因此在生命旅途上迷失了方向和自我。目标提供我们快乐的基础。人们总以为舒适和豪华富裕是快乐的基本要求,然而事实上,真正会让我们感觉快乐的却是某些能激起我们热情的东西。这就是快乐的最大秘密——缺乏意义和目标的生活是无法创造出持久的快乐的。

   伟大的探险家约翰·戈达德15岁时就把自己想干的事情列了一个清单,名为My Life List”(我的人生目标)。清单上列着:要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刚果河探险;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金利峰;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生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写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拥有一项发明专利;给非洲的孩子筹集100万美元捐款……他洋洋洒洒地一口气列举了127项人生的宏伟志愿。不要说实现他们了,就是看一看,就足够让人望而生畏了。然而少年的心却被他那庞大的一生的志愿鼓荡得风帆劲起,44年后,他终于实现了其中的106个愿望……如今年近六十的他依然显得很年轻,它不仅是一个经历过无数次探险和远征的老手,还是电影制片制作人、作家和演说家,他结了婚并生了五个孩子,他坚信自己有一天能实现他的第125号目标——参观月球。

   我们未必要成为与之一样的探险家,但我们需要从约翰身上学习的是,去做一个有梦想的人,无论它伟大或渺小;做一个有目标的人,无论它在远方还是在眼前。最重要的是,我们为之不懈地奋斗,无论如何艰难,至死方休,不为我们仅有一次的生命留下任何遗憾。

此生,你为何而来?经过反思的人生,或许更为艰辛,然而值得一活!


上一篇:郸城一高善行义举榜(2017年7月~9月)

下一篇:无法包容与承认有限性《月光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