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装上“永动机”
董春菊
梦月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高二男生,现在学习状态不好,很想努力学习,但一拿起书本就烦,学不进去;不看书更烦,觉得虚度了光阴,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自己。学不学都心神难定,不知该怎么办?
小伟
小伟:
你好!人生的开始,所有的孩子并不害怕学习,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乐于学习,天然具有很强的学习欲望。每一个孩子在第一次拿起书本、第一次弹起钢琴或者第一次拿起乒乓球拍时都是无比兴奋的。兴趣是学习一切东西的永不衰竭的动力。遗憾的是,很多人的天然动机都被他们的家长或老师偷换了,很多家长和老师在有意无意中运用“比较法”、“内疚法”、“羞耻法”、“暴力法”逐渐让孩子失去了学习的最初兴趣。
当学习的天然动机被偷换过后,学生从为了乐趣学习变成为了老师、家长甚至考试学习。高考、学习成绩、好前程等也一直鞭策着学生去学习去提高,学习成为一种任务而不是兴趣,真正凭兴趣学习的少之又少。当有一天,父母管不着了,老师管得松了,考试不再那么重要了的时候,学习的动力就彻底没有了,以至于那么多的人多年的学习却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甚至会厌恶看专业书。
不仅如此,如果我们不努力学习而能心安理得,那也还不算最坏的结果。更坏的是,老师、家长的压力变成了我们自己对自己的压力,内心冲突由此产生:一方面,如果去学习,那是顺从了他人的愿望,自己会显得不那么独立,而在青春期,独立的愿望是很强烈的;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不学习,理性告诉我们,这样做可能对自己不利。所以不管怎样,都不可能有内心宁静。
说到这里,你大概会以为我对家长、老师的做法嗤之以鼻,对现在的教育深恶痛绝吧?不,正好相反,埋怨或者怨恨是最无能的做法,抱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更何况我们没有什么理由去埋怨谁。埋怨家长和老师吗?每个家长和老师都只是普通人,在大环境下,个体是如此的渺小、无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得已和苦衷,说到底,我们所有人不过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埋怨教育体制吗?虽然不是最合理的,但高考制度也是有史以来最公平的体制;埋怨社会吗?现在的社会无疑也是中国有史以来最理性、最宽容、最富裕、最成熟的社会。也许所有的一切都可能会更好,但是现在只能如此。
我所说的这一切只是希望能够帮助你站在另一角度回观自己——“我的状态原来是这样形成的”,并在此基础上思考、改变——“我怎样做既不和外界对抗,又能与自己的内心相契合?”我一直觉得教育的最高目标应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能够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成熟的个体。回到自己的内心深处,静静的想一想,你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做了哪些改变,让自己更接近自己的理想形象?你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你的梦想是什么?现在的环境哪些是可以用以实现梦想的资源?你有没有好好的利用这些资源?
梦月
(梦月:原名董春菊,教育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性教育培训师,郸城一高专职心理辅导教师)